如今,甭管喝茶與否,誰的朋友圈里還沒有幾個出游茶山的召喚呢?
不止賣茶的商家,做茶培訓、茶美學、茶空間甚至跨界旅行社的,都陸續(xù)將“茶山行”納入了業(yè)務范疇。
愿意買單的消費者,不少。
1、茶山行,挺流行。
有愛旅行的,網(wǎng)紅景點看膩了,茶山茶園自然清新自有其魅力。
近年來茶區(qū)交通、住宿等硬件設施不斷提升,再加上很多茶區(qū)本身就是景區(qū),觀景、體驗兩不誤。
有愛茶的人,對茶區(qū)、源頭心向往之。
看茶樹,逛茶園,了解做茶流程,甚至親自上手采茶、炒茶...都是極有意思的新鮮體驗。
此外,還有部分是——偏實用主義,且對茶葉市場缺乏信任。
這茶葉產(chǎn)地正宗嗎?價格虛不虛?花高價買真的值嗎?我的錢會不會都給“暴利”的中間商做了貢獻?
他們的心底藏了十萬個疑竇。
這也成為一些人或自由行或參團去茶山的主要原因。
在這部分消費者看來:
親自上茶山下茶園,在源頭店鋪、茶農(nóng)家里直接買茶最劃算。
首先茶葉肯定正宗,而且可以現(xiàn)場試喝對比,又能“杜絕”中間商賺差價,三全其美!
事實真的如此嗎?
2、去源頭、茶農(nóng)家里,就一定能買到好茶?
茶區(qū)行,目的不同。
但如茶百科上文所說,部分人,主旨是買好茶。
未必是差錢,是市場上沒有好茶嗎?也不,關鍵在“放心”二字。
都源頭了,能不真嗎?看得見喝得著可著挑,能不好嗎?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可能很骨感。
好茶的背后,是原料、工藝的疊加。
在源頭,原料分三六九等,做茶師傅的技藝更分高下,同是本地茶農(nóng),制成的茶也有好有壞。
而且機械化越來越普及的今天,相對更先進的設備條件也在對茶葉品質(zhì)產(chǎn)生著影響。
更勿論,各茶區(qū)、茶葉市場上可能都會有的一小撮不良人士了。
烏牛草冒充西湖龍井,外地白茶冒充福鼎白茶,外山冒充內(nèi)山的,不知名寨子的茶冒充冰島老班章...
這種情況下,別說好茶了,“真茶”都難。
源頭好茶多,可買到真正的好茶,需要時機,更需要慧眼。
在三月的福鼎,茶百科見過去買新白茶的,優(yōu)質(zhì)的、好喝的日曬白茶。
買得到才怪,你再不惜重金,奈何茶農(nóng)、茶廠它沒有呀!
再說,時間對了,就能選到好茶嗎?
真正能在眼花繚亂的茶樣中覓得高品質(zhì)茶的,恐怕還是少部分人。
不妨坦誠自問:我,有這個能力不?
3、源頭買茶,一定更便宜?
在部分人的邏輯里,原產(chǎn)地、茶農(nóng)家買茶,沒有(盡可能少)中間商賺差價,肯定能便宜不少。
茶百科深度行走茶區(qū)的經(jīng)驗是:還真未必。
信手就能拈來的幾個原因供參考:
其一、量大、穩(wěn)定的交易關系,才更有優(yōu)勢。
在源頭,自己做茶且品質(zhì)上乘的茶農(nóng),不多。
更重要的是,人家一般都有自己比較固定的合作伙伴,或是規(guī)?;膹S家,或是專業(yè)做茶的茶商、公司等。
保證每年銷路穩(wěn)定,能走量互惠互利,彼此信任甚至投緣,才是拿到好價格的奧義。
反觀茶季里更多走馬觀花的普通消費者,買茶大多是為了滿足日常品飲需求或給親朋好友帶伴手禮。
好茶本就不愁賣,沒有私交,你要的也不多,憑什么更便宜給你呢?
其二、貨賣識家,好貨不便宜。
源頭買茶,可選擇的余地貌似很大,但其實魚龍混雜,挑戰(zhàn)性也更大。
你未必信任每一家茶農(nóng),總想走走看看,多對比幾家。
而這些年茶農(nóng)也見多了猶疑不定的“觀光客”,鮮少一上來就亮出自家寶貝。
白白耗費很多時間精力。
如果你曾深入和源頭茶農(nóng)們相處、聊天,就會發(fā)現(xiàn):相比錢多人傻,或是一味貪便宜,他們還是更喜歡“懂點茶”的消費者。
真誠點,具備基礎的品質(zhì)分辨能力,了解基本行情不亂砍價,會很受歡迎。
雖然好茶價格不便宜,但保證不會買的更貴,也不錯。
其三、隱形成本可能被你忽略了。
茶區(qū)里,除了茶多,就是人多了。
尤其是每年春茶季,全國各地的茶商、茶友、游客...一股腦兒涌向茶山,那叫個人從眾。
車馬費、住宿費、吃喝拉撒費,時間、精力、被套路的風險,諸如此類或顯或隱形的開支成本,是否計入買茶錢?
不算,顯失公平,算,好像也是筆糊涂賬。
只不過,大概率比你在市場上、靠譜商家那兒買好茶更費錢。
4、茶山行,更建議你這樣做。
錢包充實了,交通便利了,難得清閑了,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是極好的。
不妨七分看風景,三分為體驗買個單。
至于買茶,特別是期待買好茶、低價買好茶的,建議適當調(diào)整下心態(tài)。
采茶、做茶、選茶,這些專業(yè)的事情,不妨交給專業(yè)的人。
來源:茶百科,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