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值7000億,云南茶七分之一,普洱茶做對了啥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茶產值7000億,云南茶七分之一,普洱茶做對了啥

十年前,一個朋友的茶廠要變形,不變不行,市場太難做了,餅磚沱在高峰期搶購過后,完全賣不動,整整有兩年市場都是鐵板一塊,紋絲不動,比起今天的市場來看,當時的情況要慘得多。

今天的市場雖然看似慘淡,但是價格起來了,賺來的利潤至少可以讓大家抵抗一段時間,而十年前,這種利潤差是沒有的,當時的高價位還沒有起來,大家都在低價位運行,市場上賣上1000塊的茶就算是很貴的高價茶,價格低,總的凈利潤也就很低,每一家都必須要沖量,一個堆子茶下去,發(fā)酵幾個月,銷售的周期剩不了幾天,空檔期,工人的工資還得照發(fā),市場要一片,廠家得生產一堆,不生產還不行,這也缺貨那也缺貨,熬不了幾天,好不容易剩下的一點經銷商也會跑完。

拉住經銷商,保住工人工資成為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主任務。

有一段昆明開茶博會,他來參會,那幾年昆明的茶博會效果還不錯,能拉到經銷商,也能零售,茶博會參加完,不知道從哪里聽來的“普洱茶新趨勢”,說是要做袋泡茶,袋泡茶才是中國茶產業(yè)的未來。我看看他,好像也不是什么經濟家、營銷家、縱橫家洗過腦的樣子。

無獨有偶,那一段大大小小,能動彈一點的茶企業(yè)都想到做袋泡茶。一個老企業(yè)家,原本我以為他只是口頭說說,結果還真做了起來,市場當然是國外,大概當時是有一些份額,只不過,這種市場價格低,過關難(農殘),好不容易做一點,杯水車薪,還是抵不了茶農的毛茶款,這樣堅持了兩三年,實在做不起來,最后還是放棄掉。

看看現(xiàn)在的市場,袋泡茶的市場可以說是“全滅”。

今天的市場,傳統(tǒng)的餅磚沱,茶粉、茶膏、袋泡茶、茶化石、碎銀子并存。

為什么今天可以并存,而之前是全滅?

我認為是今天的市場寬容度提高了,至少,市場的寬度是有所提高的。以前的市場是縱向的,是直筒的,挖到靈魂深處才能賺到二兩碎銀子?,F(xiàn)在的市場狀態(tài)不一樣,各種茶品都會有人去嘗試。

但是,我認為傳統(tǒng)茶是傳統(tǒng)茶,茶葉的根本還是傳統(tǒng)茶。新茶品,新茶類,我認為是與傳統(tǒng)茶根本就是兩碼事。

茶行業(yè)普遍認為未來必須要創(chuàng)新,文化要創(chuàng)新,茶品要創(chuàng)新,營銷要創(chuàng)新,基本上茶產業(yè)都是這樣一種認識。

前面多年的事情我不清楚,就這十年來說,就我了解一點的普洱茶行業(yè)來說,凡是高喊創(chuàng)新的,基本上都消失了。

茶粉的,茶膏的,你還聽說哪一家存活?

我不是否定這些新茶品,是用事實在說明:“傳統(tǒng)茶就是傳統(tǒng)茶,傳統(tǒng)茶就必須依托傳統(tǒng)文化?!?/p>

傳統(tǒng)茶、新茶品,是兩條路徑。

十多年前我寫作《普洱茶營銷》的時候,當時就說過,二十歲的小伙子未必會喜歡京劇,過了20年,說不定自己也會哼幾句。這說明,傳統(tǒng)文化是一種習慣,你習慣了這種文化就理所當然,而且傳統(tǒng)文化無處不在,無孔不入,沒有人不受感染,只是時間先后,或輕或重的問題。

這十年來,傳統(tǒng)的“葉茶”發(fā)展得非常好,供應量大,消費量也在提升。就像是普洱,雖然看著越來越亂,其實這說明關注的人越來越多。關注越多,問題才多,無人問津,才不會有任何問題。

傳統(tǒng)文化本身就是問題,甚至傳統(tǒng)本身就是落后,但是,是不是落后就一定不好呢?

傳統(tǒng)“葉茶”,依托有一個巨大的茶文化背景,無論大家重視與否,它都存在,而且還很重要,這之下形成了“茶”、“葉”、“器”、“文”、“形”都有用。

如果你不要,這個巨大的背景就會失去。

新茶品,吸引的是新人群,要用新文化,洋文化,紅茶袋泡+奶=小資,這種文化得有入口的。傳統(tǒng)茶,一定是喝葉茶的,茶文化越興盛,復古的態(tài)勢越強烈,茶葉茶具都是傳統(tǒng)文化的那一套。

現(xiàn)在一說茶文化要振興得靠近年輕人,貼近年輕人,靠近年輕人的辦法是什么呢?就是流行化。

我敢肯定這樣的方法是失策的,是錯誤的。

我有次在家里泡茶,朋友摸到半山來,帶來一個老外,是個年輕的洋博士,看見我用紫砂,用蓋碗,撬茶餅,生茶苦,熟茶甜,他覺得神奇得不得了,這幾年在國外一直就是用這一套喝茶,以前他從來不喝茶。我不會外語,我泡茶的過程也極其簡單,到底是哪一點吸引他?

是茶?茶具?泡茶的氛圍?

這種例子我們身邊比比皆是,只是大家不注重,不總結。一個年級輕輕的女娃娃為什么就喜歡茶?你讓她去說什么茶文化未必搞得清,但是,泡起來茶來,一招一式都是動靜得宜,悠然自得。這些種種都不是用附和、靠近、貼近的辦法實現(xiàn)的。

我們擁有足夠強大的傳統(tǒng)茶文化,不加利用,反而去希望成為其他文化的附庸而取得成功?

好多茶企聲稱要打進國際市場,且不說農殘與否的問題,就說文化上,袋泡是別人的文化,你用別人的文化去打敗別人?

營銷專家在倡導新國貨,茶葉專家在倡導學西化。完全是本末倒置,開歷史的倒車,茶葉專家不是經濟學家,切記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亂開口。

現(xiàn)在的茶行業(yè)看起來是落后,但是,有些東西就是得落后的,這是飲食習慣的不同,茶文化的不同,帶來的審美習慣的不同。

做高端茶,大家都認為要手工,這無可厚非啊,手工茶,一個師傅一個味道,不是大機械的統(tǒng)一化,標準化。

這種落后我看未必是落后。

市場是這樣的,工業(yè)化的產品是工業(yè)化的對象,私人作坊是私人作坊的對象,這兩者之間并不矛盾,甚至是相輔相成,沒有高端茶,都是低端茶,才證明有實力有思路?

這幾年,云南茶表面看起來都是初級的加工,落后的手工,其實這是表面上的,是一部分,真正的基礎還是工業(yè)化手段的大廠。

當然,能不能像波爾多葡萄莊園那種發(fā)展,這是個未知數(shù)。這就像純料也好,山頭也罷,滿足的是人的想象,滿足的是人的貪欲。這好像并沒有錯,無可無不可。

說到業(yè)態(tài)的創(chuàng)新,這其實是自熱而然的事情。當年我遇到一個企業(yè)家,她算是云南茶界出名第一人,出名很早,人也很狂,當時就說,“我要什么銷售團隊,我一個電話就是500噸,1000噸。”話有點夸張,但也是事實,云南茶餅當時都是被福建廣東茶商包銷掉定制掉的。

另兩家茶葉連鎖,全國有300多家,是當時的茶產業(yè)全中國最大,統(tǒng)一招牌,統(tǒng)一茶品,統(tǒng)一價格,統(tǒng)一管理,這幾個統(tǒng)一在茶產業(yè)是先進得不能再先進,但是,太先進了未必能存活。當時的普洱都是在炒,收藏客看哪個品牌茶有人炒就收藏哪個品牌,統(tǒng)一了零售價,炒茶的空間就上不去。當年的形勢可是行業(yè)內所有的茶品都炒,時機就是那幾個月,失去了,永遠不再來。

一個固定零售價可以廢掉兩家大企業(yè),看起來不可思議,這完全是今天的看法,當時的情況,茶文化是陌生的,茶餅是陌生的,整個狀態(tài)都是懵懵懂懂的,你能想象一下,把《茶經》幾句關鍵詞背一遍就能去開課的時代嚒?

這兩個例子足以說明,市場是漸進的,落后的不一定不行,超前了有可能成為先烈。

就我們接觸的這幾年進入行業(yè)的資金和茶商來看,學歷水平高,資金量大,大家重視的,并不是創(chuàng)新,甚至不是利潤,反而是怎么能更好地追尋傳統(tǒng)。

當然,進入產業(yè)的資金不謀利益是不現(xiàn)實的,只是長遠的目的和短暫的利益還真不是一回事。

大家都在問金融茶的事,其實金融茶和收藏茶也是兩碼事。金融茶是開賭盤,界外人參與的其實根本就不多,無非是聚眾賭博。收藏茶能不能抵消通脹,這也不好說,但是,就目前來看,其他茶類只有消費的概念,普洱茶有金融茶、消費茶、收藏茶這三個概念并存,這就等于形成了普洱茶巨大的資金蓄水池。

至少,現(xiàn)在來看,普洱茶現(xiàn)在和未來都會走到茶業(yè)界的頂端,是順應了社會趨勢的。

來源:吳疆說普洱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