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前面一篇寫過金融茶吸金的情況,其實這完全沒有什么可寫的,你看哪個賭場會缺賭徒的?
越是輸錢,越是吸引力驚人,何況前面說不定鋪墊了幾年都讓賭客賺大錢呢。我自己可是正兒八經(jīng)做過三個月的賭徒的,深知其中的誘惑,如同吸食毒品,越吸越想吸。
但是,一個行業(yè)投入的資金量總是有限的,投入了金融茶,消費茶就會急劇減少,此消彼長,后果其實比我寫的要嚴重得多。
假設普洱茶市場每年的資金投入是200億,賭盤就至少占掉150億,這是算的出來的,一兩款金融茶就占掉了這個數(shù)字,何況,歷年的茶品都還在不斷運作炒高,也就不斷在擠占高額的資金總量,無論是流進來還是流出去,總是與消費市場是毫無關系的。
這就是一個很可怕的場景。
這是今天的行業(yè)茶客越來越多,可是行業(yè)內(nèi)又感到特別緊縮的原因。而且,這種緊縮已經(jīng)套在了脖子上,越勒越緊。
而投入產(chǎn)業(yè)的資金龐大,又會形成一個錯覺,以為普洱茶的行業(yè)真的很龐大,很多做藥的,做地產(chǎn)的紛紛都投入到這個行業(yè),然而,每一個巨頭都陷入了行業(yè)的旋渦,每個人使不出力氣。
我們可以算一個賬,客單價假如是5000(人均年購茶數(shù)字),做一個億就是覆蓋2萬人。而賭盤做一個億,出廠價10萬一件,僅僅需要吸引一千人來參與,而如果人均投入20萬,那就只需要500人。
所以,這也是一個芳村就足以完成整個賭盤運作的原因所在。
但是,要是做實體,覆蓋20000個消費者,銷售做到一個億,這可就要艱難許多,廠房的規(guī)模,人員的配置,經(jīng)銷商的團隊,營銷的費用等等。。。
這就是今天的現(xiàn)實,無論你如何精準的營銷,也難敵賭莊。你賣的是茶,別人賣的是賭。你賣茶是一次性交易,賣賭則是無數(shù)次無盡次。
之二
我一點也不看好很多茶企模仿的賭盤,行業(yè)內(nèi)其實某某,某某,某某某都做過,或者說嘗試過,結果都不得法,入不了門。
芳村那是一個多現(xiàn)實的市場啊,沒有精準的目標,所有的品牌想進入,都只是自我的幻想。
去年的昆明市場倒是一個特例,一個是大品牌運作,另一個是江湖大師運作,結果大品牌的人人輸,江湖大師的反而迅速炒到了行外。
有人接盤,而且是行外人接盤,這就賭贏了錢。
一個強勢的品牌比不了一個不入流的江湖大師,原因在哪里?
這之前好多年,一個老板請了金融茶的團隊,歡天喜地,認為人才有,技術有,天下也會有。但是,運作了大半年,銷售額還抵不了工資成本,何況茶葉成本,高額的營銷費用還沒有計算。
我當時就不看好的原因也很簡單——所有的人才,是需要平臺的,不在那個平臺上,人才也就變成了柴火。
金融茶無論如何擊鼓傳花,最終還是要讓人接盤。大家都誤以為產(chǎn)能大是品牌,大家都誤以為歷史長是品牌,大家都誤以為注冊商標是品牌。
做品牌,看來就是一個誤會。
之三
很多人都會很困惑,線下線上,普洱茶好像通道無數(shù)。文化上,投入上,茶品上,努力程度上,都是無比認真,但是,就是無法施展。
一個原因我分析了,賣茶和賣錢是兩碼事。
另一個原因,大家想過沒有,你非要做那么大干嘛?
好多茶商,從來沒有一天的品牌運作經(jīng)歷,談起茶來就是我要做品牌,品牌到底是個什么鳥?不做這只鳥不能活?
在我看來,做企業(yè)和做人差不多,做好自己即可,哪管天晴下雨。。。。
來源: 吳疆說普洱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