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馬蹄的才是古樹茶?
你收到的新茶啥時候能喝?
大樹、小樹、單株傻傻分不清?
一篇文章帶你了解茶樹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說:有馬蹄的才是好茶,那什么是馬蹄呢?它是由于茶梗的頂部出現(xiàn)的木質(zhì)化老梗,因形狀像馬的蹄子而得名。
其實我們從芽葉間的嫩梗有沒有馬蹄并不取決于,它是不是古樹或者說是不是春茶。而是取決于我們的采摘手法。
如果我們直接從一芽一葉或者一芽二葉的位置直接采摘,直接掐斷的話就是沒有馬蹄的,但是如果我們在茶梗的根部直接掰下來。
因為茶梗的根部已經(jīng)出現(xiàn)木質(zhì)化,所以直接掰下來的位置就會出現(xiàn)馬蹄的形狀。
總結(jié)就是,有沒有馬蹄或者說馬蹄的多少,是取決于茶農(nóng)的采摘手法習慣,而不是取決于它是不是春茶或者古樹。
做我做春茶做了十年,被問的特別高頻的一個問題就是:我的茶收到以后存多久好喝?存多久能喝?我們一直以來的回答都是,收到就能喝!
你想象一個問題,那就是做茶的那些茶農(nóng)本身,他們會去存茶嗎?他們都是做完就直接喝了。今天炒完明天喝,喝的就是一種鮮爽!
“你這茶要存一段時間才醇和,青味才褪得去?!鄙筋^上其實是沒有這種說法的。
由此推論,好的原料加上好的工藝,就是你收到茶一開始就可以喝啦。換句話說,味道一開始就不好的茶,你存下去它也不會好。
那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一定要存了才好喝這種說法呢?那是因為在國營時期揉捻程度比較重,采摘的嫩度比較高,餅壓的也非常緊實。
我們一開始拿到那種青餅的時候呢,它的苦澀味實在是過重了,這種苦澀味在當時的主流銷區(qū)香港、廣東。
這些地方比較濕潤,可以讓茶餅的苦澀味快速褪去,但同時它可能會帶有一點點的濕味。正因為多重因素的影響,所以就形成了茶必須存上一段時間才好喝的這種傳統(tǒng)觀念。
但是當大家拿到一款好喝的山頭茶的時候,新喝的時候鮮爽度很高,縱使是帶有一些青味,到后面青味滿滿褪去,香氣起來了。
再存下去醇和感層次感就也起來了。這整個過程回歸了最初普洱茶的樣子。
小樹就是那些即便是加上臺地茶,被改造化的生態(tài)茶,其余的就是大樹。
但是單株在大樹里面是屬于比較大的,茶樹一次性采摘鮮葉可以達到5-6公斤以上。其實很多沒有到過茶山的人他想象古樹會很大,其實并不是。
古樹很難達到每一棵產(chǎn)量都很高,因為它在遮陰條件下,古樹生長狀況每一棵都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