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傳承,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堅守,也一種歷久彌新的延續(xù)。
他們,是一群有手藝、有思想、有夢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愛茶半路出家。盡管出身不同,卻殊途同歸:傳承古老技藝,追求精益求精。
也許,他們很平凡,卻拒絕平庸,更拒絕“躺平”。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斷超越。
他們,是巖茶新勢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
評茶師
農藝師
制茶高級工程師
1999 年開始從事武夷巖茶的精制
2002 年畢業(yè)于福建省寧德地區(qū)農業(yè)學校(茶葉專業(yè))
2002 - 2005 年,跟隨著名茶學家、武夷巖茶泰斗姚月明先生學習武夷巖茶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
2002 年畢業(yè)后,師承首批武夷巖茶(大紅袍)非遺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先生
2007 年創(chuàng)辦武夷山蘭湯巖茶研究所
品 牌:蘭湯
代 表 作:悟源澗?純種大紅袍
“用心成就,健康好茶?!?/p>
——劉仕章
采茶辛苦,制茶不易。制茶手藝的高低,是需要經驗積累的;好的制茶師,往往需要幾十年的磨煉與專注,才能把茶發(fā)揮到無盡的完美。
劉仕章作為一位“祖?zhèn)鳌钡闹撇鑾?。他出身武夷巖茶制茶之家,自幼喜看制茶,又求學于茶學歷史悠久的寧德地區(qū)農業(yè)學校(福安農校),畢業(yè)后跟隨茶學家、武夷巖茶泰斗姚月明先生學習武夷巖茶的傳統(tǒng)制作技藝,同時也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劉寶順的親傳弟子。他光環(huán)齊備,卻又低調謙遜平和。
在通往如何成為一名好的制茶師的路上,劉仕章不僅承繼了師父劉寶順嚴謹的做茶標準,同時作為新生代制茶手藝人,他對茶亦有著自身的理解和別樣的眼光。汪曾祺在《人間草木》中所說,“人總得愛著些什么,恰似光陰對草木的鐘情。”這句話用在劉仕章的身上,似乎也正是其熱愛茶,專注于茶,恰如其分的注腳。

喜茶、制茶、知茶
”
自幼受家族的影響,在父輩制茶氛圍的熏陶下,劉仕章上初中時就有參與到制茶的學習中?!靶r候父輩一代人生活的艱辛,茶葉經濟不好,因心里真正的喜歡茶。耳濡目染之下,就喜歡上了制茶。在上初一的那年,我就學會了烏龍茶搖青?!?/p>
對于劉仕章來說,愛上茶,就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1999年,劉仕章從武夷山前往福安農校(茶葉專業(yè))求學?!耙驈男∠矚g茶,就讀茶葉專業(yè),就是為了將來更好地學習茶,只有制好茶、才會喝好茶、才能知好茶”。

武夷巖茶加工技藝獨特精湛,技術性強、靈活度大,巖茶品質不僅與鮮葉原料有關,而且還與制作環(huán)節(jié)中的每一道工序密切相聯。鮮葉采摘之后,需根據每道工序的工藝要求,控制好制茶環(huán)境的溫度、濕度、氣流,以適應茶葉的理化變化,才能形成武夷巖茶獨特品質。直到2007年,劉仕章開始慢慢理解武夷巖茶制作的真正要義,進入了自己獨立“掌廚”的階段,開始精心事茶,并創(chuàng)辦武夷山蘭湯巖茶研究所。
在劉仕章看來,武夷巖茶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調動身體的“五感”去辨識,一個優(yōu)秀的制茶師,首先要有深厚的制作經驗,將視覺、嗅覺、觸覺扎實深入到每一道工序里。他坦言,自己雖然從茶葉專業(yè)畢業(yè),但剛剛畢業(yè)的那幾年,對制茶方面的心得也是非?!半鼥V”的,理論上的“文火慢燉”四個字,就花了他很多時間才慢慢吃透。
2018年,在武夷山茶業(yè)局舉辦的“傳承者—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技藝制茶大會”上,劉仕章以51549票的最終結果,榮獲“傳承者”大會的“最受歡迎傳承者”稱號。作為當時在媒體上嶄露頭角的武夷山新生代制茶手藝人,我們看到劉仕章身上隱隱有著這個時代中國式審美的男性氣質?!办t腆,卻不乏沉穩(wěn);做事認真嚴謹,說話時很嚴肅,但思維敏捷。”

2000年 武夷山首屆肉桂茶王
劉寶生先生(中)
張?zhí)旄O壬?左)
巖茶泰斗姚月明先生(右)
“
制茶實力派
”
做好自己的定位,是每一個新生代的茶人都必須面對的話題。劉仕章給自己的定位是成為一名實力派制茶師。在他看來,“真正的傳承,是心之所向,一往無前,是用實力傳遞出武夷巖茶的力量之美?!眲⑹苏抡J為,武夷巖茶市場近年看似熱鬧,放在全國市場來看,卻為小眾。同時還不乏來自中國其他茶類以及多平臺多渠道的競爭,包括各大茶品牌扎堆的影響。正所謂:“茶和天下”,作為一名制茶師,要在茶友心目中留下深入人心的印象,更需要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你是采訪人,還是采訪企業(yè)?”劉仕章給采訪者拋出的問題,也從側面反映出他認真執(zhí)著的一面。他說:“既然是采訪人,我就多交流制茶技藝的傳承,茶和制茶技藝是重點?!蔽湟膸r茶制作技藝相當繁復,制一斤成品武夷巖茶需要約10斤茶青葉,茶青葉經采摘、萎凋、做青、殺青、揉捻、烘干;揀剔、篩分、風選、勻堆、烘焙等工序。作為首批非遺傳承人劉寶順先生的弟子,劉仕章身上這股純粹自然的匠人氣質離不開其師父的細心教導以及心手相傳,但更多在于他的天賦,以及勤奮好學,認真制茶,執(zhí)著事茶,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眼光和理念。

采訪過程中,劉仕章強調了自己與眾不同的定位。“我們定位就是加工制茶為主,做健康品質好茶,不是做銷售型的茶企?!蔽覀兛吹?,在劉家茶廠的接待大廳里,武夷劉氏一家的全家福放在了很顯眼的位置,一家四世同堂友善和睦美好。
世間事,大都因緣際會,或許是個人的選擇,也許是時代的潮流。雖為家族傳承,有著看似自然而然的選擇,但劉仕章似乎更多地在緊跟時代潮流的過程中,懂得適當調整自己方向。做好自己,并一路秉承初心,在自己的身上,烙下與制茶有關的鮮明標簽與特征。

制健康好茶
”
“一款好的巖茶:第一是健康,第二是品質,第三才是大家喜不喜歡?!眲⑹苏抡J為,茶是大自然的產物、天地精華。得山川草木靈氣,才得以形成獨特的武夷巖茶“巖韻劉傳”。一杯好茶,除了制茶技藝,自然繞不開茶葉種植和茶園管理的話題。
人與自然的共生和諧,表現在諸多方面。劉仕章表示,制茶人應該認識并加強對茶園的優(yōu)化、科學管理,包括土壤結構等等的認知,不要輕易去破壞茶園的生態(tài)健康、自然環(huán)境,這些都是做出好茶的基礎。辟土設園,客土培育,耕種管理法等等茶園管理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直接影響茶樹的生長以及鮮葉原料的品質。武夷巖茶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正是其“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鐘”,才有“巖骨花香之勝”。
我們常說,茶是人與自然的載體。而飲一杯健康純粹的中國茶,既是日常,亦是一種態(tài)度表達。但對眼前這位新生代制茶手藝人劉仕章來說,“用心成就,健康好茶”這一句話不僅是他的日常,更是他當下及未來孜孜不倦的追求。


敬畏匠人心
”
說到好茶的“得意之作”,劉仕章首推純種大紅袍。“純種大紅袍,是特別能代表武夷巖茶獨特魅力的,可惜很多人沒有讀懂它。大紅袍久負盛名、得天獨厚、中外揚名?!?/p>
在采訪現場,我們喝到了劉仕章最為推崇來自武夷山正巖產區(qū)核心山場的純種大紅袍。據介紹,這些純種大紅袍來自正巖山場,且大部分都為二三十年樹齡的茶樹,通過標準的人工采摘和制作工藝,已是他心目中“最好的茶”。
“不經意地喝它,有辛辣的肉桂氣息;細品慢飲,又有若有若無的蘭底花香和一些老叢與山場的滋味;可以說,這款茶具備了武夷巖茶三大當家品種特點——正所謂:‘武夷茶王’——大紅袍?!辈铚?,氤氳著的是揮之不去的清幽與甘甜,劉仕章顯然很開心和大家分享他的純種大紅袍。他說:“入行以來,我們是十分幸運的,有更多更好的環(huán)境和機遇!才能做出更好的茶!”

我們看到的,以劉仕章為代表的新生代制茶手藝人,他們的手上的巖茶作品,正在以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成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介質。與其他行業(yè)的產品相比,武夷巖茶可以讓我們通過一杯茶湯,與制茶師、原料山場產生交互;和武夷巖茶有關的地理環(huán)境、加工技藝、品種特征等等文化符號也因此有了更多展現和被體驗的機會。
從我們喝到的“純種大紅袍”到見諸媒體的“白雞冠”,劉仕章或許經歷了許多不為人知的無數次試驗與論證。但他最終以由淺入深的方式,給我們展現了一杯茶從味覺體感到一個制茶師價值觀的內涵拓展,我們也得以在品飲過程中直觀感受到武夷巖茶深奧而神秘的美。

李宗盛在《致匠心》中詮釋“匠心”:“我知道,手藝人往往意味著:固執(zhí)、緩慢、少量勞作,但是這些背后所隱含的是: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的確,多一份認真與執(zhí)著,就多一分令人敬重的品德。
從劉仕章身上,我們再一次感受到,在武夷巖茶技藝傳承的當下,“認真與執(zhí)著的匠心”顯得尤其珍貴,而武夷巖茶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也因此才有脈絡可循,并得以綿延不息,健康發(fā)展。也只有這樣,傳統(tǒng)文化于此,才是真正傳承了。
來源:茶道傳媒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