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2022,茶企謹記“六大”變化才能不被淘汰!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起航2022,茶企謹記“六大”變化才能不被淘汰!

辭別2021,迎來2022。在經濟下行和疫情防控的雙重壓力下,各行各業(yè)都經歷了發(fā)展的陣痛,中國茶行業(yè)也不例外,但中國茶人從未改變前行的方向和信念?;仡欀袊璁a業(yè)的2021年,傳統原葉茶的賽道正在收窄,內部競爭加劇,產品分化與創(chuàng)新加速,本文從商業(yè)的角度總結出六大關鍵詞,希冀對茶企的未來發(fā)展方向有所導向。

2021中國茶業(yè)六大變化

品牌兩極化 品飲便捷化

賽道多樣化 渠道立體化

流量私域化 資本不喝茶

關鍵詞之一:品牌兩極化

2021年,全球疫情并未止步,大部分行業(yè)的日子都不好過,中國傳統茶企的日子似乎更艱難一些。艱難之中也有亮點,亮點一:頭部品牌效應突顯;亮點二:個性小微茶企增多。

營銷上把這種現象稱之為“品牌兩級化”。茶行業(yè)是傳統產業(yè),雖然散,但經過多年的市場進化,頭部效應已有積累,包括各個茶葉品類的頭部、各種茶業(yè)態(tài)的頭部、各個茶賽道的頭部、各個茶產業(yè)鏈環(huán)節(jié)的頭部等。

疫情是一個加速器和放大器,頭部效應更加突出,形成強者愈強的趨勢,原因大抵有三:

其一,疫情之下,居民的外出行動減少,此時消費者買茶首選“大品牌”,簡化了決策過程,買的是放心;

其二,消費者迭代進行時,新生代更相信品牌,他們買茶時首選“大品牌”, 為的是簡化采購過程,靠譜就好;

其三,品牌企業(yè)的實力更大,專業(yè)化能力和系統化能力更強,敢于也善于反向發(fā)力,此時干擾更小,更容易脫穎而出,優(yōu)勢進一步放大。

中國茶企基本上都是非公眾公司,數據沒有公信力,很難直接證明這一點,但是可以得到有力佐證的是線上的“雙十一”數據,2021年“雙十一”淘系電商平臺上TOP100的茶行業(yè)店鋪交易總額為4.25億元,其中TOP10的店鋪的交易總額為2.29億元,TOP10的上榜者為大益、CHALI(茶里)、馥益堂、曬白金、八馬、中茶、茶顏悅色、陳升號、天福茗茶、藝福堂,在這一組數據面前,應該不會質疑頭部效應了。

產業(yè)經濟的基本邏輯是大樹底下不長草。

通常頭部集群的形成都是小企業(yè)的墓志銘寫成的,這個普遍性規(guī)律與茶相遇后卻變成了例外。

2021年,傳統原葉茶一方面頭部品牌突出,但另一方面,個性化小微茶企數量卻在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茶企注冊數量同比增長17.3%,新增茶企六萬多家,新增茶企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別是廣東、福建、云南,廣東省將玩家與收藏做到極致,福建省將品種與工藝做到極致,云南省將山頭與亞文化做到極致。

這就是傳統原葉茶的另一極——極致個性化。

中國茶產地物種多樣,自然環(huán)境復雜,工藝流派繁多,亞文化群落豐富多彩,喝茶方式多元,這是培育極致個性的沃土,或是茶樹品種的極致個性,或是微小產區(qū)甚至山頭的極致個性,或是茶園栽培的極致個性,或是制作工藝的極致個性等等。

不僅是茶產區(qū)具有不小的個性茶玩家群體,他們也培養(yǎng)出了為數眾多的個性茶愛好者,在產與銷兩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個性茶不斷細分,追求極致,他們喝的就是“與眾不同”、玩的就是“僅此一泡”,說的都是“來之不易”。

做出個性似乎不難,但贏家是做到個性的極致,并持之以恒,抗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

兩極化的背后是中國傳統原葉茶消費者的演變邏輯,如果把茶當做消費品,消費者會逐漸傾向于“大品牌”,然后會有一部分茶的消費者演變成茶的愛好者,甚至再演變成茶的發(fā)燒友,茶的愛好者和發(fā)燒友,就是極致個性茶的追隨者、消費者和推動者,這些群體中,少不了一些有錢有閑的玩家,當然還有為數不少的“裝逼犯”。

由此,我們特別警示:茶企業(yè)面向未來,要么奔向品類頭部,要么回歸極致個性,中間地帶是不安全的。

關鍵詞之二:品飲便捷化

傳統原葉茶,沖泡與品飲方式都有講究,泡茶器具、水質與水溫、沖泡技術與流程、喝茶的環(huán)境與心情……

這一套“喝法”不僅復雜、麻煩,而且費時,卻能讓茶更好喝,包括香氣激發(fā)、湯色呈現和滋味浸出等等,讓喝茶有儀式,這是中國茶的魅力所在。

成也“喝法”,敗也“喝法”。

這套講究的“喝法”讓喝茶變成了技術活兒和藝術活兒,但受到時間、場地和器具的三重限制,對泡茶技術的要求也太高了。

這套“喝茶”,技術上擋住了茶的小白級消費者,便捷性上不適應現代生活的快節(jié)奏和多場景,嚴重制約了原葉茶的消費量。

其實,傳統原葉茶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也都在尋求原葉茶的“妥協喝法”,既能基本保留原葉茶的魂魄與魅力,又能讓喝茶簡單化、便捷化,最好是變成萬能泡,不太講究器具,不太需要技巧,不太受場地限制,簡單、方便的泡出一杯不錯的茶。

在這個方向上,通過多年的努力,2021年出現了新氣象。如普洱茶的非緊壓沱茶,安化黑茶的輕壓茶,福鼎白茶的mini緊壓茶,都可以杯泡也可以悶泡,市場上已經流行多款“悶泡壺”;還有數家茶企開發(fā)出適合杯泡的紅茶、適合杯泡的武夷巖茶、適合杯泡的黃茶,推向市場后銷售情況都不錯;更多企業(yè)推出了小白泡的原葉袋泡茶。

茶企業(yè)不懈努力,消費者適度妥協,也許有那么一天,中國六大茶類都能像綠茶一樣的萬能泡和小白泡,中國傳統原葉茶的消費量必將大大擴容。

關鍵詞之三:賽道多樣化

大產業(yè)小企業(yè),大品類小品牌是中國茶的現狀。其實中國茶的從業(yè)者也并非都是“小富即安”,懷揣夢想與情懷者大有人在,把中國茶業(yè)做強做大,把自己的企業(yè)做大做強,茶界同仁一直在努力。

中國名優(yōu)茶的地域性要素,在理論上限制了垂直品牌的規(guī)模天花板;

碎片化的供應鏈又造成了茶企的規(guī)模不經濟;

去地域化的標準化大單品戰(zhàn)略還在路上,整合供應鏈和教育消費者都需要時間。

茶企業(yè)怎么實現規(guī)模增長?不少茶企早已經嘗試打破自我邊界,走多元化經營之路。

還有的茶企在原先的賽道上無法形成競爭優(yōu)勢,于是積極探索新賽道尋求自我突破。

經過多年的實踐,2021年曙光初現。

賽道多樣性的第一個流派是做品類加法,以原葉茶為基礎,夯實核心產品的競爭力,在高品質的基礎上,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推出不同的品類品牌,形成更廣闊的市場覆蓋,集合成品牌簇群,增加市場競爭力。做品類加法的標桿企業(yè)是竹葉青,綠茶品牌有論道和竹葉青,花茶品牌是碧潭飄雪,紅茶品牌是萬紫千紅。

賽道多樣性的另一個流派是創(chuàng)造物種,一老一新兩條腿走路。中國茶界并沒有像外界想象的那樣保守,對新思想和新事物的接受還是比較快的,運用新技術、新工藝開創(chuàng)新物種,傳統茶一直都在積極實踐。不少傳統茶企低調試水采用萃取技術的各種速溶茶,也有多家傳統茶企悄然進入當下火熱的新式茶飲賽道,這些茶企中就有大益、八馬、正山堂、湖南省茶業(yè)集團等頭部企業(yè)。

值得一提的是貴茶集團,在持續(xù)優(yōu)化傳統原葉茶經營的基礎上,大舉進入抹茶賽道,貴茶集團的抹茶業(yè)務已經成為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規(guī)模。

但是,我們要特別警示:“聚焦”是現代企業(yè)的經驗法則,不相關的多元化是危險的,相關多元化也必須遵循基本原則,比如,部分供應鏈和管理后臺可以共享,但品牌必須獨立,經營團隊必須獨立。

關鍵詞之四:渠道立體化

艾媒咨詢研究表明:2021年中國消費者選購茶葉的三大渠道分別是電商平臺(56.0%)、茶葉專賣店(55.0%)和線下商超(48.6%)。不僅如此,茶企在“直播熱”的助力下不斷加碼線上渠道多元化建設,短視頻直播帶貨也成為茶企常態(tài)化的銷售通路,渠道立體化已成為中國茶企的常規(guī)戰(zhàn)法。

茶企的渠道立體化建設在2021年表現得可圈可點。

線上渠道方面,平臺電商已基本普及,各行業(yè)、各系統的垂直平臺電商也在深度開發(fā);社交電商如拼多多,參與者也眾多;短視頻和直播賣茶也在全面發(fā)力。

線下渠道方面,已基本覆蓋專賣店、茶城、店中店、店中專柜、特產店、旅游渠道等。疫情之下,茶企還在積極開展跨界渠道和創(chuàng)新渠道的探索,而且業(yè)績不俗,唯有商超板塊的表現亮點不多,傳統茶企還需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渠道的開發(fā)與運營需要較強的專業(yè)性,茶企要量力而行,對于新興渠道,茶企切不可盲目的跟風而上。此外,渠道與產品是密切相關的,脫離自有產品去開發(fā)渠道,茶企必定得不償失。

關鍵詞之五:流量私域化

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紅利消失,眾媒興起。

通過內容智造,形成知識體系,通過分發(fā)與再創(chuàng)造,就能從公域(internet)流量、它域(平臺、媒體渠道、合作伙伴等)流量引流到自己私域(自媒體體系),聚集成自己的流量池,形成品牌的閉環(huán),關鍵是這個流量池有粘性、能共情、讓消費自然發(fā)生,還能鎖定用戶終身,價值巨大,成為中國企業(yè)共同奮進的方向。

茶私域流量基因與生俱來,品類物種多元,亞文化多姿多彩,工藝復雜有故事,消費場景豐富有內涵,因此其內容生態(tài)也十分繁茂,還自帶人設,鏈接與觸達能力十分強大,私域流量前景光明。

茶產業(yè)一直在實踐自流量,不少茶企在2021年基本完成了直播+社群+小程序+雙微一抖的流量池體系,形成獨具茶產業(yè)特色的“購物助手+話題專家+私人伙伴“的私域流量閉環(huán)模型。

購物助手:竹葉青導購小程序用產品內容力鏈接客戶,讓更多消費者享受到高端綠茶的茶韻,打造私域運營的營銷閉環(huán)。

話題專家:如八馬,“專業(yè)性/場景”內容創(chuàng)造,聚攏品牌的超級粉絲,形成興趣社群,讓社群變成品牌的擴音器。

私人伙伴:眾多的個人IP,為一個特定的小圈子,建立伙伴型關系,提供一站式的茶知識體驗與購買服務。

相對于其它行業(yè),茶私域流量池還不大,創(chuàng)意與創(chuàng)作能力還待提升,但已邁出重要一步,體系初成,假以時日,自流量池一定為中國茶裝上騰飛的翅膀,助力中國茶走得更快更遠。

當然,把公域(internet)流量、它域流量引流到自己私域,需要基于優(yōu)質內容的用心經營與創(chuàng)意經營,而不是簡單的購買,更不能無底線的蹭熱點。與此同時,私域流量需要真心的運營與有溫度的維護,不能只是賣茶、賣茶、賣茶。

關鍵詞之六:資本不喝茶

中國本土有兩個文化十分厚重的原生產業(yè),一個是酒,一個是茶。有人曾說中國社交文化,一半在一杯酒里,一半在一壺茶里,可以說茶與酒都是華夏文明的符號,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的組成部分。

兩個厚重的原生產業(yè),在資本市場的際遇卻是冰火兩重天。

酒業(yè)巨子林立,倍受資本熱捧,上市公司眾多,還誕生了中國股市市值之王。

酒有多熱,茶就有多冷,幾萬家茶企,目前只有天福茗茶(06868,HK)在港交所主板上市,A股4000多家上市公司,茶企至今還是空白。

沖擊A股,中國茶一直很努力。僅2020年就有中茶公司、瀾滄古茶、八馬茶業(yè)三家頭部企業(yè)向A股發(fā)起沖鋒??上憸婀挪枧R陣撤退,八馬茶業(yè)更是命運多舛,先是“中止”后又恢復審核;中茶公司也還在上市路上潛行,佳音未至。

“A”股喝上茶,還得耐心等待。

茶企在資本市場姥姥不疼(上市難),舅舅不愛(融資變難),相對于新茶飲動輒數億元的融資,傳統茶一比三分低。即使翻皇歷,融資案例也不多,2021年更寂寞,基本沒有傳統原葉茶企獲得融資的消息。

資本不愛喝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茶企流行從茶園到茶杯全產業(yè)鏈模式,不符合現代產業(yè)分工協作的精神,茶企的管理也難以規(guī)范化;

其二、茶產業(yè)農業(yè)屬性強,技術含量低,生產沒有完成工業(yè)化,產品沒有完成商品化;

其三、面對地域物種太多太雜太分散,茶企沒有找到自己清晰的商業(yè)模式。

茶企上市,口號喊了很多年,一方面茶企對資本市場的基本規(guī)則與核心要求還缺乏起碼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在茶行業(yè)基本特點的背景下,茶企的商業(yè)模式不明確,比如,茶企持續(xù)增長并持續(xù)盈利的商業(yè)邏輯不清晰。

結 語

中國茶業(yè),既沒有洋為中用,也不能古為今用,我們都在路上。

消費者的迭代,營商環(huán)境的變遷,技術與工具的進步,永遠不會停止。

或是洞察變化,應變求變;或在萬變中把握不變,持續(xù)優(yōu)化。

商業(yè),需要激情和勇氣,也需要智慧和理性。

來源:中國茶業(yè)商學院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