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
茶
共賞素弦芳茗
關(guān)注茶道傳媒
武夷初冬
初冬的武夷山,其實(shí)更像早春。如織的綿綿細(xì)雨,氤氳著清煙淡霧,丹山碧水間,仿佛籠上了一層輕紗,更添幾許婉麗多情。
對于閑逸灑脫的明人來說,雨天也是一種品茶佳境。在許次紓的宜茶之時中,就有“輕陰微雨”。故武夷暮雨,山水空濛,雖分外清寒,卻最宜清賞。焚香鼓琴,飲何雅也!琴可怡情,茶可潤身,三美并。
來自閩、蘇、滬、浙、皖、川、魯、冀、黑、遼等天南地北的茶人,承續(xù)三載清茗之約,緣聚武夷,琴茶雅集。
素弦鳴,茶煙起。挹素心一片,暢敘幽情。
琴意箏韻,一“桐”心
弦輕撥,簫緩吹,清曠靈動的音符,緩緩流淌。一曲由古琴表演藝術(shù)家、江蘇省廣陵琴派非遺傳承人曹華與廣陵派青年古琴演奏家田泉琴簫合奏的《漁樵問答》開啟了雅集的序幕。
一問一答間,怡然自得、飄逸灑脫之情致,瞬時把人帶入清曠疏放之境,塵心初洗。
廣陵派青年古琴演奏家田泉
樂人茶人,以茶之名,或撫琴,或調(diào)箏,或吹簫,堪為享“樂”盛宴。
揚(yáng)州飛泉琴社儀征分社社長厲嘉文奏《山水情》,輕靈淡雅,心隨琴音,徜徉山水。華夏茶書院院長程龍偉奏《鷗鷺忘機(jī)》,恬淡質(zhì)樸,卻不失生趣,引得聽者的思緒漸入曲境,豁然開朗。曹華、張珊珊師徒琴簫相和《平沙落雁》,始之舒緩清麗,而后活潑靈動,動靜結(jié)合,清新雋永。
身在武夷山水間,靜聆蕭疏淡逸之琴曲,怎不令人心生山林之想?茶類隱,隱于山,不如隱于茶。
上 華夏茶書院院長程龍偉
下左 張珊珊演奏《平沙落雁》
下右 揚(yáng)州廣陵琴社儀征分社社長厲嘉文
曹華奏《梅花三弄》,“以最清之聲寫最清之物”,盡展傲雪寒梅之姿。寒夜客來,煮茗酬賓。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妮娜彈奏的古箏曲《憶江南》更是婉轉(zhuǎn)柔美,明快抒情,江南的山明水秀與煙柳畫橋,還有青青茶山,都在這清澈悅耳的箏聲里了。
琴與箏,皆斫桐木。武夷紅茶,正山者唯星村桐木。琴意箏韻茶香,一味“桐”心,隱隱相合。
燃香點(diǎn)茶,風(fēng)雅“宋”
明代屠隆云:“焚香鼓琴,飲何雅也!”
撫琴調(diào)箏之余,華夏茶書院的茶藝師與香道師,點(diǎn)茶燃香,再現(xiàn)風(fēng)雅大宋。
點(diǎn)茶、焚香、插花、掛畫,被宋代文人奉為雅致生活之“四藝”。而武夷茶,宋時早已是頗負(fù)盛名。君不見范仲淹詩云:“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點(diǎn)茶 焚香
置茶末于黑釉盞中,調(diào)膏注湯后,以茶筅擊拂。只見盞中素濤翻雪,尤是在紺黑釉色的映襯下,更顯潔白細(xì)膩。
“品茶最是清事,若無好香在爐,遂乏一段幽趣。”輕燃香粉,爐煙裊裊,繚繞杯盞,徘徊不已。
臺下,席間亦有茶碾旋轉(zhuǎn),綠塵紛飛。美席《靜我神》,掛朱熹真跡拓片“靜我神”。席上皆仿宋茶器,一身著古裝女子,纖纖素手,碾茶、羅茶、點(diǎn)茶、分茶,無不嫻熟。
茶碾旋轉(zhuǎn),綠塵紛飛
沉香浸染,沁入心脾。茶盞溫?zé)?,消解冬夜的寒涼。?dāng)人們端盞品啜時,仿佛又瞥見了那個愛撫琴愛點(diǎn)茶的宋徽宗。
美席芳茗,最“悅”讀
點(diǎn)茶演繹,不禁使人發(fā)思古之情?,F(xiàn)代茶藝則洋溢著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蘇州茶人尹向陽帶領(lǐng)的團(tuán)隊(duì),以素雅的青白瓷茶器,瀹泡碧螺春,呈現(xiàn)了江南的清新婉約。成都茶人羅小欽演繹了獨(dú)具老成都味道的蓋碗茶,盡是悠閑的慢生活氣息。
成都茶人羅小欽演繹蓋碗茶茶藝
雅集茶會,還設(shè)了十四方美席,主題不一而足。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棲隱•丹心》。整件作品,紅為主色調(diào),霽紅的茶器、酒紅的席布、粉紅的歐根紗,無不熱鬧喜慶。席主房紅娜來自中朝邊境小城丹東,從服飾到茶席,都充盈著鮮明的朝鮮族特色。在談及茶席創(chuàng)意時,她說:“我喜歡紅色,名字里就有一個‘紅’,而我從丹東,跨越四千多里,來到武夷碧水丹山。丹,也是代表紅色。冥冥中,我與紅很有緣。重要的是,我還有一顆愛茶的‘丹心’。”
席主房紅娜和她的作品《棲隱•丹心》
在茶品的選擇上,以武夷巖茶、正山小種、福鼎頭春荒野白牡丹分別代表秋、冬、春三季,亦是本次茶會所經(jīng)歷的時序。
“這場茶會是2015年首屆武夷琴茶雅集的延續(xù)。它從金秋開始籌備,到初冬終于實(shí)現(xiàn)。我們也期待明年春暖茶香時,重逢在明媚春風(fēng)里,一起‘悅’讀四季。”茶會發(fā)起人之一凜風(fēng)說。
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們,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