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證一切——水的溫度,茶的渴望,茶水的香甜,以及茶的睡姿。
?
| 往事
? ? ? 如果是第一次見建盞,極有可能把它當做盛酒的器具,因它外表黑亮,底小口大,有的建盞口向外撇,像要無限延伸,跟蒼穹成為一體,看上去渾厚古樸,跟江湖與烈酒實在相配。了解之后你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建盞竟然是為茶而生。
?
?
? ? ? 這大概要從宋徽宗說起。這位皇帝在政治上一塌糊涂,在藝術(shù)造詣上卻稱得起無冕之王,不僅創(chuàng)了瘦金體,還極喜歡研究茶道,對點茶法尤為擅長。
?
? ? ? 宋徽宗著作《大觀茶論》里對點茶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與論證,オ讓這門技藝完整地傳承至今。這種技藝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鑒別茶的好壞——先從茶餅上取下一塊,包在紙中細細碾碎,篩出茶末放入茶盞,用晾過之后的沸水緩緩倒入茶盞,先將茶末調(diào)成膏狀,再継續(xù)用水沖點,一邊沖點一邊用力攪動茶膏,直到茶面浮出白色的細沫。細沫越是潔白,散去得越晚,茶葉越好。
?
? ? ? 當時,各產(chǎn)茶地每年都要對朝廷上貢,為了選出優(yōu)等茶葉便用點茶法來加以區(qū)別,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種游戲竟賽,名為斗茶。斗茶最興盛的地方是貢茶產(chǎn)地之一的建安,蔡襄在《茶錄》里提到:“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者為絕佳。建安斗試,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文人雅士,如果只是枯等白沫消失也沒什么情趣,于是開始在持久度好的白沫上畫出魚蟲花草,寫出水墨丹青,類似于現(xiàn)在咖啡的拉花技藝。
?
?
? ? ? 沫為白色,用淺色的茶具不便于觀賞,恰好建安當?shù)厥a(chǎn)黑瓷,做成茶盞,即為建盞。用建盞斗茶,白茶與黑杯劃出白晝與黑夜,相得益彰,相互映襯,文人墨客便投入這晝夜之中,無休無止,忘我忘憂。
?
| 物語
? ? ? 當時流行的建盞主要有四種:烏金盞、油滴盞、兔毫盞、鷓鴣斑盞。烏金盞出現(xiàn)最早,幾乎霸占了建窯早期的所有燒制時間。釉色烏黑帶青,有的則呈現(xiàn)黑褐色或醬黑色,厚實勻稱,在陽光下明亮如鏡。漸漸地,純色已經(jīng)無法滿足斗茶的審美需求,便出現(xiàn)了后面三種釉盞。
?
? ? ? 油滴盞顧名思義,黑色的釉面上有金屬光澤的圓點,如不小心滴了幾滴油在上面。一流的油滴盞,油滴隨著光線變化色彩,如星空墜入盞中,熠熠生輝卻不刺眼。
?
? ? ? 兔毫盞應是建盞中最著名、最受朝廷喜愛的一類,黑色的釉面燒出了細長均勻的花紋,像兔子身上纖細柔軟的毫毛。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及:“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闭f的就是兔毫盞。
?
?
? ? ? 我記得跟朋友初次說起兔毫盞,他們驚訝地問我:“土豪盞?”我笑著糾正了幾遍,他們?nèi)匀挥X得土豪比兔毫更容易記住。后來細想,兔毫盞是建盞中的貴族,特供皇帝,也跟“土豪盞”差不多了。
?
? ? ? 跟兔毫盞類似,鷓鴣斑盞因釉面上的斑紋形似鷓鴣胸前的羽毛而得名。它分為兩種,一種燒制較為容易,在成形的黑釉上點綴白色斑紋即成,而另一種極難控制,是在燒制過程中形成,要似油滴盞那樣細密合攏,卻不能連成一片,對燒窯手藝要求頗高,至今能燒出這種花紋的人寥寥無幾。
?
| 出走
? ? ? 盡管建盞在中國土生土長,浸染了上千年的中國文化,可它的知名度卻只限于茶文化愛好者之間,反倒是海那邊的日本,對建盞極為珍視,有“國寶”之稱。
?
? ? ? 大概南宋時期,一批來自日本的僧侶到浙江天目山徑山寺交流佛法,歸國時帶走了一些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盞。由于他們只知天目山,不知建盞其名,便為這些茶盞取名“天目盞”,主要用其沖泡抹茶。
?
? ? ? 至今在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騰田美術(shù)館和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還收藏著當年他們帶走的四只天目建盞,而且那是世界上僅存的四只宋代曜變天目茶盞,每十年オ公開展出一次。
?
?
? ? ? 如今斗茶之風已蕩然無存,對于用茶末打出膏狀的技藝也逐漸生疏,建盞里再難見到勝似白雪的白色茶末。即便如此,愛茶的人依舊在苦苦追尋建盞蹤跡,盡管常見的綠茶、紅茶、烏龍茶、白茶、黃茶在建盞中襯不出顏色,近乎于漆黑一團,也要抓住歷史的痕跡,真正體會一次茶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