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產地及特點?
建盞產地在福建建安縣(今建陽縣)水吉鎮(zhèn)的后井、池中村一帶,總面積達十二萬平方米,始燒于唐末五代。最初以支釘?shù)鼰姆绞綗烨帱S釉瓷器,品種有碗、盞等。自北宋建茶名聲大振,斗茶之風興起以后,建窯開始創(chuàng)燒聞名中外的黑釉盞,同時兼燒青瓷和青白瓷器,其所生產的黑釉茶碗,又稱“建黑”、“黑建”或“烏泥釉”、“烏泥建”。后因日本派遣僧侶到浙江天目山“徑山寺”修行學道,歸國時帶回一批建盞,因而日本人稱之為“天目碗”。
建盞品種比較單一,除各式盞外,只有極少數(shù)的高足杯和燈盞等器物。從器形上看,可分為敞口、斂口及盅式蓋三種;體形可分為大中小三類,從考古發(fā)掘和調查所得的標本來看,大致上以中型敞口、斂口及小型斂口盞最為常見。
建盞瓷胎為烏泥色,釉面或呈條狀結晶,或呈鷓鴣斑狀。按其釉面斑點的特點分類,釉面上有兩個白毫般亮點者稱“兔毫盞”;釉面有大小斑點相串,陽光下呈彩斑者稱“ 變盞”;釉面隱有銀色小圓點,如水面油滴者稱為“油滴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