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藝術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紫砂陶刻藝術

陶刻,是紫砂藝術中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是紫砂藝術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集書法、繪畫、金石、文學修養(yǎng)為一體的綜合藝術。

陶刻的用刀之法,是在坯體上體現(xiàn)刀法的痕跡,以運力的自然、輕重、快慢,線條的粗細,運刀起落準確,明書樸質(zhì),一氣呵成,且需上下、左右、前后顧盼,氣韻生動,更得具備有楷、隸、篆、草各種書體的基礎。畫亦需掌握花卉、山水、人物、金石等基本技法。


陶刻藝術的特性是用各種刀法來表現(xiàn)線條的粗細和力度的剛?cè)峒澳捻嵨?,在紫砂坯體上巧妙運用指、腕、肘各部分的力量自如地刻畫,章法構圖、方圓曲直、刀路的交叉諸多變化,以表達出作品的整體意念及思想感情。


陶刻的表現(xiàn)技法豐富多彩,雙刀正入法(指刻底子)即先用墨稿,后循其跡面用刀,技法上講究運行自如,不留痕跡,行刀時刻畫到底,順刀、逆刀交替運用,不拖沓松弛,不滯刀,輕重深淺恰到好處,最主要的是不能走稿,把書畫的意蘊豐富地表現(xiàn)出來。單刀側(cè)入法(俗稱空刻)一般不易掌握,它要有書畫、金石、文學修養(yǎng)功底。

好的空刻制品,制作者必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及藝術素養(yǎng),并且需要有雙刀正入法的熟練基礎,有扎實的運刀技巧。要達到較高的境界,就必須胸有成竹,意在刀先,未落刀時,構思布局已成,下刀準確而洗練,一刀起落都必須注意筆畫的起勢收勢,全神貫注,一氣呵成,既要放得開,又要收得住,干凈利落,膽大心細。這樣刻出來的作品方能從刀中見神采,刀下見神韻。這種刻法,刀痕明顯,鋒芒畢露,氣勢磅礴,奔放雄渾,猶如書法中的狂草,畫中之寫意,剛勁挺秀,回味無窮。


紫砂陶刻形成優(yōu)良的傳統(tǒng)和強烈的藝術風格,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元人蔡司沾《霽園叢話》里就有“余于白下獲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隱’草書五字”的記載,由此說明早在元代紫砂器的初創(chuàng)時期,已在紫砂器上進行陶刻了。紫砂陶刻與坯體制作的造型設計是分不開的,陶刻的裝飾作用遠遠超過了其裝飾的本能。隨著審美意識的提高和覺悟,逐步形成了書畫陶刻和紫砂造型藝術渾為一體的風格,趨向厚重端莊。發(fā)展至今,更具時代風貌的陶刻藝術日臻完美,以立意新穎、章法錯落表現(xiàn)的精品屢見不鮮,構成陶瓷行業(yè)中一門獨特的工藝裝飾風格。


這必須堅持繼承嚴謹?shù)膫鹘y(tǒng)藝術技法,但師古而不泥古,不拘于老的格局、老的路子,在扎實的基礎上融會貫通其他各門藝術,博采眾長,汲取精華,化為我有,自我完善,創(chuàng)造出新的具有獨特的自己風格的個性來。

余在刻“金絲樟茶臺壺”時,文字較多,這種長字數(shù)的章法就怕一行接一行沒什么變化,巷條式地平排,字距間也少變化地一味刻下去,使人感到乏味單調(diào)。因此運用第二行、第七行、第十七行的余白來淡化行距劃一的感覺,達到疏密、虛實、字數(shù)多少的對比。由于字體的大小、正斜、攲側(cè),用刀的提按輕重,表現(xiàn)線條的粗細、節(jié)奏感強烈,落刀的自信果敢,一氣呵成,是自感滿意的一件陶刻作品。畫面亦以金絲樟茶臺造型的座椅及屏風的山水綜合構成畫面,前面兩塊山石,以座椅造型變化,“三五知己渝茗評壺,論古道今”,在山石上的主體,以兩株不老松參以背景的形態(tài)寫銘,運刀的抑揚頓挫,線條的粗細、輕重、長短、虛實、遒勁,有一種無拘無束的視覺效果。


紫砂藝術是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陶刻藝術的價值在于將文化的哲學觀、價值觀、審美觀和眾多的文化形式與紫砂器自然而不可分割地結(jié)合,它的發(fā)展和提升有賴于紫砂藝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厚積薄發(fā),陶刻藝人的基本修養(yǎng)、意趣及格調(diào)品位是神韻的關鍵。

圖文:君點紫砂(訂閱號:紫砂壺茶葉茶具館)編輯整理于網(wǎng)絡,來源網(wǎng)絡。如因作品內(nèi)容、圖片問題,我們會及時更正。發(fā)布、回復的一切內(nèi)容作為分享、研討之用,內(nèi)容僅供參考,請茶友們多提寶貴建議。轉(zhuǎn)載請聯(lián)系我們授權并注明出處。君點紫砂感謝茶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