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發(fā)展與演變,與茶具的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分不開,同時也是不同時代飲茶方式、品飲藝術和審美情趣的反映。唐代陸羽在茶經)中第一次完整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當時的茶具(《茶經》中把茶器分為8類29種)。
陸羽不僅詳細地描述了各種茶具的用途、材質、規(guī)格大小,更重要的是,陸羽把他的茶道思想完全融入茶具設計之中。陸羽介紹的這套唐代煎茶所用的茶具,古樸典雅,雅而不奢,堅固耐用,充分體現(xiàn)了陸羽提倡的簡約茶風。
瓷器是我國古代的偉大發(fā)明之一。瓷器是在陶器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成熟青瓷的出現(xiàn)大約在東漢后期。
到了唐代,瓷器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兩大系統(tǒng),其代表是越窯青瓷與邢窯白瓷,它們同時是當時茶具中的精品。
宋代的瓷器,主要分為兩大支系,一為青瓷系,另一為黑釉盞系,但黑釉盞更受偏愛,當時以福建建陽(古稱建州)窯和江西吉州窯所產之黑釉盞最為著名。
“建盞”是黑釉中的佼佼者。建盞胎色黑而堅,胎體厚重,器內外均施黑或醬黃色釉,底部露胎,在燒制后經窯變在盞體上形成美麗異形的花紋,其中一種盞壁上有細密如兔毛的“兔毫斑”的所謂“兔毫盞”,最受青睞。
除了黑釉茶具外,宋代各地還普遍生產青釉、白釉和青白釉茶具,在形制、胎釉方面各具特色,有許多精致的茶具出現(xiàn)。(圖片來源網絡,轉載請標明出處,內容來源:《茶文化學》第三版,曠達齋,資料來源:悅讀茶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