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可以是藝術(shù)品,但也是實用器,一把壺的出水也直接影響了壺的品質(zhì)。因此,出水孔也成了一部分朋友在選壺時的考量之一。
紫砂壺的出水孔從古至今,大概可以分三類。
獨孔
獨孔最早出現(xiàn)于明清時期,常見于仿古器形與小容量的壺形。獨孔孔眼給水流提供了最大的出水通道,出水有力。
獨孔
但是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動作過于粗放,茶葉就很容易進入出水孔,造成通道堵塞,出水就會出現(xiàn)中斷或者不流暢的現(xiàn)象。
早年間做壺工具多是用竹子做成的,嘴孔,不好處理,大多是戳的獨孔制作難度較高,故老壺一般多為獨孔,現(xiàn)在獨孔是比較少見了。
網(wǎng)孔
網(wǎng)孔是時下最常見的出水孔之一,因其孔眼數(shù)量不同,分七孔、九孔、十四孔等多種。因為孔眼多,能過濾大部分的茶葉,保證出水順暢。
網(wǎng)孔
但如泡的是舒展程度較大的茶葉時,易被展開的茶葉擋住出水孔。
球孔
球形孔出現(xiàn)于20世紀70年代,由于外銷日本的特定要求,曾生產(chǎn)了一批球孔的茶壺,即在壺身裝流部位的內(nèi)壁粘上一個布滿小孔的半球。
球孔
細密的濾孔和凸起的球面,可更好地過濾茶葉、且能保證充足的水流面積。但由于半球體的結(jié)構(gòu)限制,清洗難度較其他兩種形式更大,且容易破碎。
有些三彎嘴之類的裝球孔出水效果都會比較好。
看了以上的介紹,大概就能知道不同樣式的出水孔各有優(yōu)勢,與出水效果并沒有直接關(guān)系。
壺的出水效果取決于四個因素:
1
水壓
水壓取決于倒水時壺里水的壓力。根據(jù)物理學知識可知:壺流根部越低,其與壺內(nèi)水平面的位置差越大,水壓越大。
因此像子冶石瓢這類,流根比較低的壺,一般出水都很好。
2
氣壓
氣壓取決于壺鈕位置的氣孔。氣孔過細,倒水時空氣流入受到限制,影響氣壓,也會影響出水效果。
3
水動力
水動力取決于流的形狀。流的彎多,則水動力減損大,出水也相對弱,如三彎流的壺。
4
出水量
壺嘴粗,出水量就大,這點很好理解。
顯而易見,壺的出水效果并不決定于壺流的出水孔數(shù),而是決定于壺流有效出水面積以及壺型影響等。
開孔
其實,紫砂壺的出水孔無所謂好壞之分,只有適合與否,選對了配型,出水自然就不是問題了。
同時其也與泡什么茶葉有關(guān),一般來說,球孔壺適合喝鐵觀音,葉大梗少,不易堵塞;網(wǎng)孔適合普洱黑茶類帶梗的發(fā)酵茶。
黑茶
所以想紫砂壺出水要好,特別注重實用的壺友們,在挑選紫砂壺時,建議選擇直流一類的,而且,最好是選用網(wǎng)孔或者球孔的,獨孔較之更易堵。
來源:紫砂壺 ,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