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泰和蜀口茶制作技藝
來源: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
蜀口茶產于泰和縣蜀口洲高坪村。相傳明成化年間,郭??蓮乃齑?zhèn)帶回狗牯腦茶樹種,與族人一起種茶、制茶,代代相傳已逾500年。
蜀口茶以傳統(tǒng)手工方法制作。主要有殺青、揉捻、抄二青、復揉、初干、烘干等六大工序。每道工序都有嚴格的規(guī)范要求,在手法和程度的把握上,全靠師徒口傳心授和反復操作實踐。
殺青于專用鍋內進行。鍋壁以青磚打磨得光滑如鏡。鍋溫掌握在160到180攝氏度,有“晝看鍋底灰白,夜看鍋底紅”“快翻、高揚、撒開、撈凈、葉梗折而不斷、葉質柔軟不粘手、青氣逸散清香初露”等要訣。起鍋攤涼四五分鐘后,于篾盤中揉捻。雙手握茶,以腕力滾揉,并與攤、抖手法相結合,令葉片緊卷成條。然后回鍋炒二青,將鍋溫調至120到150攝氏度,以抖、抄手法為主,促使茶葉條進一步失水和減少粘性,直至手握成團,拋之即散時,進入復揉環(huán)節(jié)。復揉目的是讓條索緊結,因此手勢要輕緩,避免茶條斷碎。復揉完成后,再置于100攝氏度左右的鍋內進行初干,當條索彎曲成眉狀,與鍋底間有摩擦響聲,茶葉白毫顯露有刺手感為止。之后出鍋攤涼10到15分鐘,讓茶葉內的水分重新分布均勻,防止外干內濕。最后,入焙籠烘干,把初干好的茶葉平鋪于紗布或白紙上,厚度不超過2厘米,每3到5分鐘下籠翻動一次,動作要輕,要勻。至足干后趁熱裝箱,此即為成品。
蜀口茶一年可產四次。以清明前精制的茶葉最為名貴。優(yōu)質蜀口茶條索緊湊,粗細均勻,形如魚鉤,略帶彎曲,銀毫披露,白茸光澤。蜀口茶的湯色透明清澈,略呈淺綠,茶味濃郁,入口醇香,回味長久,沁人肺腑,并具提神解乏、消食去膩、益肝利腎功效。問世以來倍受上層名流和平民百姓的青睞?!短┖涂h志》記載:“本縣盛產蜀口茶,又名高坪茶,清代為朝廷貢品,馳名全國?!鼻骞饩w拔貢歐陽棠丞慕名做客高坪村,品茗此茶后,大加贊賞,將之譽為“麝月”。
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泰和縣、鄉(xiāng)兩級人民政府大力扶持蜀口茶生產,成立茶農小組和茶農社,茶樹種植規(guī)模不斷擴大,茶葉產量突飛猛進。如今,蜀口洲常年一片蔥蘢,蕩漾著采茶姑娘的歡聲笑語和悠揚歌聲。1987年蜀口茶參加廣交會,受到外商青睞,自此暢銷海外。2010年,獲江西省第三屆茶博會名優(yōu)茶評比銀獎和首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第一名,以及上海世博會名優(yōu)茶評比銀獎。2011年,獲江西省第四屆茶博會評比銀獎。2012年獲江西“浮瑤仙芝”杯名優(yōu)茶評比金獎。諸般殊榮印證了蜀口茶穿越古今的榮耀與輝煌。2015年,泰和蜀口茶入選江西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注:內容源自吉安新聞網—井岡山報,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