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金瓜貢茶屬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后色澤金黃,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專為上貢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貢茶”。
金瓜貢茶始作于雍正7年,即1729年。當時,云南總督鄂爾泰在普洱府寧洱縣(今寧洱鎮(zhèn))建立了貢茶茶廠,選取西雙版納貢茶區(qū)最好的女兒茶,以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據(jù)說所有進貢的團茶都是少女采摘最好的頭春,經長期存放,會轉變成金黃色,所以人頭貢茶亦稱“金瓜貢茶”或“金瓜人頭貢茶”。
據(jù)喝過金瓜貢茶的專家講解,評語是:“湯有色,但茶葉陳化、淡薄”。這也正好印證了鄧時海先生之說:“大多數(shù)的金瓜貢茶品茗高手,都公認無味之味,是金瓜貢茶的最極品?!辈还茉趺凑f,存放一百多年的茶葉,還能喝,哪怕只有淡薄的茶味,也算是食品領域的奇跡了。難怪老外一直覬覦我們茶葉制作的傳統(tǒng)工藝。
金瓜貢茶的制作難度非常大。按照傳統(tǒng)的重量,一個金瓜貢茶大約3公斤左右。壓制的緊實程度就非常難把握,壓的太緊,不利于轉化,壓的太松,轉化太快,也鎖不住香味。還有,一個金瓜貢茶一般會用手工均分成8瓣的南瓜形,沒有數(shù)十年的功底,很難做到均勻對稱,而且很少有年輕人學這門手藝了,這門傳統(tǒng)工藝也面臨失傳的危機。市面上很多廠家會用模具替代手工壓制,但做出來的金瓜松緊不一,形狀呆板,只能算是普通的工藝品,離“貢茶”越來越遠。
市面上很多金瓜茶都是以觀賞價值為主,原因是很少人用優(yōu)質的原料去做。一個金瓜貢茶,動則幾公斤的原材料,如果用優(yōu)質的古樹茶作為原料,非知名山頭,成本都要好幾千一個,假如用老班章這樣的名山古樹原料做,那就要好幾萬一個了。如果再加上不低的制作成本,單價就比普通茶高很多了。這也是很多企業(yè)不敢用好原料做金瓜的主要原因,成本高,風險大。
普洱貢茶分很多種,金瓜貢茶不過是其中之一。從現(xiàn)有的文獻中,有散茶(銀瓶裝無實物留存)、圓茶(餅茶)、金瓜貢茶以及沱茶(禮佛專用)幾類,其中金瓜貢茶的地位最高。雍正皇帝駕崩后,乾隆繼位。對于這位自詡“十全老人”,統(tǒng)治了古代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帝王來說,喝茶是帝王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雖說乾隆在藝術上的成就有所欠缺,但在喝茶上面,他應該算是近五百年的第一人了。
普洱茶的貢茶體系就是他在位時確立的,相傳云南的官員曾將云南大部分產區(qū)的茶葉送到這位帝王那里品飲,在經過一番品鑒后,乾隆皇帝確立了以今天易武、無量山(困鹿山原來是皇茶貢茶園)兩大產區(qū)為核心的貢茶體系。
金瓜貢茶不但是清皇室日常飲品,還作為重要的國禮被贈予友邦或是來華朝拜的使臣。
1792年,英國馬嘎爾尼爵士以祝賀乾隆皇帝八十大壽為名,帶領了一支超過800人的龐大使團出使清朝,為了能使乾隆皇帝同意英國開放貿易的請求,馬嘎爾尼也帶來了一份豐厚的禮品單,龍顏大悅的乾隆皇帝也準備了一份回禮,而在這份回禮的清單中,就有金瓜貢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