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的碎銀子,和傳統(tǒng)的老茶頭是一回事嗎?
茶友網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爆火的碎銀子,和傳統(tǒng)的老茶頭是一回事嗎?

無良茶商:“這種普洱茶叫碎銀子,比老茶頭更高級,古時茶馬古道上可以用來換馬匹和絲布!”

喜茶宣傳海報:“每生產一斤碎銀子,就要消耗200斤普洱熟茶?!?/p>

有一種普洱茶,本來是生產時產生的“廢料”,被云南人嫌棄地叫做“雞屎沱”,但近幾年卻被卷入“碎銀子”的概念漩渦,成了爭相追捧的“茶化石”。

今天,就來揭秘普洱茶界中的奇葩——老茶頭!

老茶頭是怎么來的?

老茶頭,本質是渥堆發(fā)酵時產生的硬茶塊。

我們都知道熟普要比生普多一道渥堆發(fā)酵環(huán)節(jié),而因為茶堆中心溫度的不斷升高,微生物和茶葉酶發(fā)酵,就會使茶葉慢慢變成熟茶。

而由于茶堆中間溫度過高,會把茶燜焦燜壞,所以需要定時翻開茶堆,使茶堆內外的溫度盡量保持一致。

在整個發(fā)酵過程中,這種茶堆的內外翻動,一般需要茶工重復幾百次,而一些沒能被徹底翻到的茶葉,就會被茶葉分泌出的粘稠果膠粘在一起,變成團狀的茶疙瘩。

等渥堆發(fā)酵結束后,這些品相不好的茶疙瘩會被專門挑出來,解開后再放回茶葉堆里,但有些粘得非常牢固,硬掰會將茶葉弄碎,得不償失,只好另外挑成一堆。

而這就是“茶頭”的由來,雖然其貌不揚,但微生物發(fā)酵程度在正常范圍內的茶頭,都是有品飲價值的。

警惕市場上的碎銀子及茶化石

不過,隨著碎銀子概念的爆火,一些廠家會專門生產這些粘結在一起的硬茶塊,以圖售出高價,并美名曰“比老茶頭更珍貴的茶化石”。

更有一些黑心茶商,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會使用工業(yè)明膠代替天然果膠質,使熟茶快速粘結,并通過添加黑色素做舊,虛報生產年份。

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養(yǎng)生需求,還會混合糯米草,同時也能凸顯“糯米香”的口感噱頭,這些工業(yè)品經過模具壓制和拋光打磨,就成為了一顆顆規(guī)整的碎銀子了。

這種似茶非茶的量產化茶品,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脫離了老茶頭的本義,成為了一種商品概念。

同時因為原料收購價低廉,規(guī)模生產的成本極低,這種茶的利潤頗豐,往往是茶商傾力推銷的重點對象。

各位茶友在面對茶葉店的熱情宣傳時,一定要提高警惕。

老茶頭價值是怎么被發(fā)現的?

說回其貌不揚的老茶頭,當年既然是渥堆發(fā)酵時產生的廢料,現在為什么又能賣出好價格?

關于這點,陸離整理了一位云南老前輩的口述:

上世紀90年代,以普洱茶為主的“港式茶樓”在臺灣興起,這股“普洱熱”也隨著臺商到南方地區(qū)投資,而傳到了大陸。

為了探究普洱茶在臺灣地區(qū)的真實情況,云南省派出了一批資深茶人到臺灣考察市場,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一行人在臺灣的茶室參觀,琳瑯滿目的茶類,考究文雅的茶具,無不彰顯臺灣茶人對喝茶的重視,正當眾人贊嘆時,我卻發(fā)現茶架上有一種茶很眼熟。

我連步走過去細看,感覺和自己記憶里的一種“茶”重疊,就好奇地問到:這是什么茶啊?

茶室主人瞥了一眼,略有詫異地回道:這不就是普洱茶嗎?你們是專門生產這茶的啊,怎么連這都不知道?

察覺到話頭不對,我連忙閉上了嘴,但在臨走之前,我又單獨詢問了這種普洱茶的價格,并央求茶主人送我了一塊茶樣。

回到云南后天色已經暗淡,我強忍著旅途的勞累,急忙跑到了廠里的倉庫,如果我的預感成真的話,那種臺灣人口中的普洱茶,或許蘊藏著天大的商機。

當時已經很晚了,倉庫里的燈正好也壞了,我就打著手電筒一點一點地翻找,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終于在一個角落里找到了一大堆黑漆漆的茶頭。

在和臺灣人送的茶樣反復對比后,我終于確定了心中的設想,并不由得放聲大笑,我們賣不出去的“垃圾”,到了臺灣居然成了“寶貝”!

這種黑不拉嘰的茶頭,其實是茶廠在生產熟茶時,所產生的一種副產品,一般是用機器打碎后摻進茶餅里。

但大部分的茶頭都十分堅硬,機器又會把茶葉都攪碎,而且由于品相太差,根本賣不出去,只好往角落里一扔,當做生產損耗不管了。

由于外形成團,顏色漆黑,賣不出好價錢,云南茶廠嫌棄地將其稱為“雞屎坨”,而就是這種雞肋般的副茶,在普洱茶流行的臺灣,居然能賣到每斤3000臺幣!

我按捺住激動的心情,把這些茶頭全部收好,向廠里報備并以幾乎白送的價格,買下了一大箱老茶頭。

并聯系了送我茶樣的那個臺灣人,請他搭橋引線,賺到了第一桶金,成為了我們村里第一個萬元戶!

這些所謂的“雞屎坨”,就是現在的老茶頭,能在臺灣賣出高價,得益于當地普洱茶市場火爆,但更多是因為當時老茶頭的價值被低估。

老茶頭的特質和口感怎么樣?

老茶頭中的“茶頭”指的是,是熟普生產中衍生出的一種副茶別類,也叫“疙瘩茶”,“自然沱”。

而當年的惡稱““雞屎坨”,則隨著其價值被充分挖掘而銷聲匿跡。

而“茶頭”前面的“老”字,則是因為剛出廠的茶頭堆味經久不散,非常影響品飲口感,所以一般需要存放數年,等堆味完全散去后,才具有品飲價值。

干茶頭一般會呈現出深褐色的色澤,外觀是大小不一的不規(guī)則團狀,由于沒有經過機器壓制,且經過多年存放,緊結程度已經沒有出廠時那么牢固。

老茶頭的香氣以陳香為主,滋味醇厚甘甜,由于果膠豐富,還會有滑粘的口感,茶湯锃紅明亮,葉底彈性十足,多為紅褐色或褐色。

除了具有熟普的優(yōu)秀內質外,老茶頭的果膠含量異常豐富,這讓它的三個優(yōu)點更加凸顯:可泡可煮、茶湯醇厚、入口甘甜。

首先,老茶頭具有極其耐泡的特點,沖泡次數可達近30次。其他緊壓茶需要用茶刀撬開,而自然沱雖然無需拆分,但在沖泡時需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

為了充分展現老茶頭的品飲價值,最好洗茶2次,每次浸泡半分鐘左右,具體浸泡時間,根據茶頭緊實情況,和個人喜好靈活調整。

沖泡老茶頭最好使用蓋碗或者紫砂壺,用100℃沸水沖泡,頭幾泡茶湯比較淡,之后會越泡越濃,這和老茶頭發(fā)酵程度外重內輕的特點所吻合。

老茶頭除了可以用傳統(tǒng)茶具沖泡外,也可以使用透明玻璃壺來煮泡,水聲噗噗,茶香四溢,在透明的容器中翻滾至紅濃透亮的老茶頭,經歷了生命中的又一次升華。

來源:陸離茶寮,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