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言觀社
大家好!【茶言觀社】是元泰茶生活公眾號特設(shè)的茶界“鏘鏘四人行”欄目,會在每周四定期為大家奉上嘉賓的茶言茶論。"多少天下事,盡付笑談品茗中",以茶會友,盡述民間茶話,交流自由觀點,訴說生活體驗,不掩真實性情,分享趣味茶生活。
? ? ? ?
嘉賓
程文秀
溫建平
金穡
夏云峰
▲【茶言觀社】四位嘉賓:程文秀、溫建平、金穡、夏云峰,每周將輪番論茶,敬請關(guān)注! ?
聽陳老談大紅袍
?
?
?
金穡
? ? ?
?
陳老,即武夷山的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傳承人陳德華。嗜好巖茶的人應(yīng)該聽說過這個名字,因為早就有人稱他“大紅袍之父”了。這恐怕是源于陳老當(dāng)年將大紅袍茶苗引種回武夷山,并身體力行推廣大紅袍,一生奉獻(xiàn)于大紅袍之故。
?
日前,借武夷山茶博會之機(jī),我攜帶著陳老所著的《武夷巖茶(大紅袍)研究》,前往陳老的北斗茶科所,當(dāng)面聆教。
?
?
大紅袍身披太多的神秘元素,巖茶系有說不完的故事。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越說越神奇,越說越好奇,有些茶客胃口被吊得高高,每天如果喝不到一泡好巖茶,一天似乎就過得不踏實。
?
就著一泡大紅袍,陳老侃侃而談。我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大紅袍的起源。在種種傳說中哪個更接近真實。
?
陳老答:“說不清?!?/span>
?
?
我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陳老的嚴(yán)謹(jǐn)是出了名的。這一答案顯然是對他嚴(yán)謹(jǐn)作風(fēng)的一個再一次佐證。陳老當(dāng)年為弄清美國前副總統(tǒng)拜登在北京國子監(jiān)點大紅袍的緣由親自考證就留下了一段佳話(為紀(jì)念福建改革開放四十年,福建省政協(xié)邀請陳老撰寫了《德潤大紅袍,一葉凝芳華》一文有詳細(xì)描述)。
?
“零星的信息是先有紅袍之說,后有大紅袍,最早的時間也就是清初?!?/span>
?
大紅袍為四大名叢之首,這是定論,但水金龜、白雞冠、鐵羅漢的座次不同的書中是不一樣的,甚至同一本書中,也前后不一。對此,我請教陳老甄別。陳老也顯然沒在意這個順序,一時語塞。我倒反而覺得自己太苛責(zé)了。
?
?
九龍窠崖壁上的大紅袍母樹以及“大紅袍”三字是不少茶客、游客的神圣之所,因此傳說也就特別多,寺僧看管、士兵看守、農(nóng)戶看護(hù)等至今未曾斷絕。陳老本著親身經(jīng)歷都給我一一作答。未曾想到的是“大紅袍”三字的歷史并不久遠(yuǎn)。1994年,陳老采6棵母樹大紅袍做茶,共制作出2斤毛茶。而不是傳說中的只有7兩。
?
當(dāng)然,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是繞不過去的——巖韻。品巖茶不談巖韻,那可能是對巖茶的最大浪費。朋友間饋贈,不懂茶者肯定手頭留不下好茶。陳老說,巖韻是巖茶的品種特征,是比對出來的,如同鐵觀音有觀音韻。
?
民國時期,著名茶人吳覺農(nóng)、王澤農(nóng)、張?zhí)旄?、林馥泉等曾在武夷山從事茶葉研究與制作,在兵荒馬亂、中國茶業(yè)凋弊時期,為后世留下一段傳奇與文化積淀,陳老談起,甚至敬佩。
?
“好茶一定有好葉底?!?/span>
?
?
茶味淡盡之時,陳老吩咐小妹端一碗清水,然后夾了十幾片茶葉放入碗中,一邊攤開講解,我一邊點頭,似有醍醐灌頂之感。
?
“好葉底三紅七綠,透亮。但好葉底未必就是好茶?!?/span>
?
品茶貴在得趣。何謂茶趣,古人不是人見人殊,而是所見略同者居多。當(dāng)然,尋趣,得趣因人而異,途經(jīng)有別。不知從何時開始,喜歡聽人談茶,尤其是高人談茶,從最初的長知識,漸漸生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