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萎凋指的是茶葉在殺青之前消散水分的過程,從而發(fā)生更多化學變化。
根據(jù)方法和先后的順序,傳統(tǒng)的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日曬)、室內自然萎凋(攤晾)以及兼用上述兩種方法的復式萎凋,現(xiàn)在也采用人工控制的半機械化萎凋設備--萎凋槽。
來看看《中國茶學詞典》里對萎凋是怎么定義的:
鮮葉脫去部分水分及促使葉內化學成分變化的作業(yè)。是制作白茶、紅茶和烏龍茶的第一道工序。鮮葉失去一定量的水分后,葉質變得萎軟,呼吸作用加速,產生熱量,葉細胞膜透性提高,酶的活性增強,發(fā)生以下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
蛋白質水解,氨基酸增加;
淀粉、雙糖減少,單糖增加;
原果酸減少,水溶性果膠增加;
茶多酚有少量與蛋白質相結合,有少量被氧化,水溶性茶多酚有所減少;
葉綠素受到破壞;
維生素C在抗壞血酸酶的作用下氧化分解而減少;
有機酸中的水溶性草酸、琥珀酸、檸檬酸及無機酸中的磷酸增加,葉細胞汁酸度提高;
芳香物質有所增加,特別是具有花果香氣的橙花醇、沉香醇氧化物、反—2—乙烯酸、苯乙醛增量較多、羰基化合物大量增加,使萎凋葉具有香氣。
茶葉萎凋其實就是茶葉脫水的過程,大家是不是以為萎凋就是把茶葉放在竹籩上涼涼曬曬,讓它自己脫水就可以了?
并不是那么簡單。
萎凋主要目的
減少鮮葉與枝梗的含水量,促進酵素產生復雜的化學變化。
萎凋及發(fā)酵過程所產生的化學作用牽涉范圍甚廣,與茶葉香氣、滋味、湯色有絕對關系。
正常而有效的萎凋,可以使鮮葉的青草氣消退并產生清香的氣味,同時還具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香醇卻不苦澀。
萎凋需要適宜的溫度、濕度和空氣流通等條件。
六大茶類的萎凋程度
綠茶不萎凋、不發(fā)酵;
黃茶不萎凋、不發(fā)酵,但殺青后渥黃再補足發(fā)酵;
黑茶不萎凋、后發(fā)酵;
白茶為重萎凋、不發(fā)酵;白茶萎凋程度最重,鮮葉含水量要求降至40%以下。
青茶為萎凋部分發(fā)酵。青茶萎凋程度最輕,要求含水量在68%~70%之間;
紅茶萎凋程度次重,含水量降至60%左右;
來源:
贏和茶頻道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