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茶 尊天下:辨四族,識勐庫(三)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臨滄茶 尊天下:辨四族,識勐庫(三)

漢族進入勐庫的時間較晚,清代甚至近代才陸續(xù)有漢人到勐庫,或種茶制茶,或做茶葉貿(mào)易。西半山最大的漢族寨子是懂過,但漢族到懂過之前,拉祜族已經(jīng)在懂過和茶樹共生共存了。懂過,這個過耳不忘,再念起來幾乎要邊念邊隨之點頭的地名,已經(jīng)沒有人說得清其名之故了。400多戶人的懂過下轄以寨、外寨、磨烈和壩氣山,除純拉枯寨磨烈的30戶和外寨的20來戶人家是拉枯族,其他全是漢族。

據(jù)說過去漢族剛到拉枯寨子時無田無地,需給拉枯人打工才能維持生活,但一項技能改變了這一切,那就是烤酒。漢人烤的酒,拉祜人喝了就上癮,后來漢人靠烤酒換得不少拉祜人的田地和茶地。當然,解放后又重新分配過。與懂過等西半山漢族寨子直接承接了少數(shù)民族茶樹栽培方式不同的是,東半山漢人承接了茶樹,但帶來了新的采摘管理方式。

東半山最大的漢族寨子是壩糯,它在勐庫出名的緣由有兩點:一方面,壩糯出人才,可以說整個雙江縣,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就是壩糯;另一方面,壩糯是藤條茶的典型代表地。

冰島出名之前,東半山的茶比西半山受歡迎,價格也貴過西半山;出名之后,整個西半山在它的帶動下,茶價一年貴過一年,最終遠遠甩開東半山。直到前兩年,有人提出了藤條茶的概念,一些東半山人經(jīng)熱議之后,決定以此作為東半山茶的新賣點和新出口,期待茶價借此能再上去些。藤條茶滋味較正常古樹茶柔和甘淡,濃這個詞跟藤條茶幾乎是絕緣的。因此,藤條茶也以它這個特點得到了喜歡相應(yīng)口味的擁躉。

藤條茶的枝條纖細柔軟,在茶樹上肆意向外發(fā)散,幾乎只在末端才有芽葉。

一棵茶樹能冒出幾十上百根藤條,像新疆人跳舞時飛舞的辮子。這種茶樹并非天生,完全由特定的采摘方式塑造成型。要讓茶樹變成這種藤條狀態(tài),采摘時就要將一截枝條上所有有芽有葉的地方連馬蹄全部剔除,只保留頂端芽葉。若是不連馬蹄,采摘創(chuàng)口處就會長新的側(cè)枝。

今天壩糯最古老的藤條茶是少數(shù)民族在漢人遷來之前就種下的,它們都有明顯主干、側(cè)枝,且如正常老茶樹般粗壯結(jié)實,從三四級分支開始才有藤條趨勢?;蛟S就是茶樹長到那一級分支時,開始有漢人遷入并開始以藤條茶方式采摘管理茶樹。

文/楊鈺鸞

壩糯“藤條茶”口感特點

壩糯藤條茶,茶質(zhì)更為剛烈,茶湯充滿陽剛之力,滋味甘甜質(zhì)厚,氣足韻長。茶還未入口,就能嗅到一陣撲鼻而來的馥郁茶香。嘬飲,湯水含香;待一口蜜香沉沉的茶湯飲下之后,稍作回味,唇齒之間滿溢茶香。

作為藤條茶中的王者,再加上它的海拔較高,為勐庫東半山之最(平均海拔在1900米左右),無論茶質(zhì)、韻味等都具有內(nèi)質(zhì)充足,茶味十足霸氣的特點。

來源:今日臨滄--臨滄文化和旅游局,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相關(guān)閱讀

臨滄茶 尊天下:辨四族,識勐庫

臨滄茶 尊天下:辨四族,識勐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