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怎么喝茶養(yǎng)生?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立秋怎么喝茶養(yǎng)生?

今年的8月8日,迎來立秋節(jié)氣。

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13個節(jié)氣,也是秋天的第一個節(jié)氣,標志著孟秋時節(jié)的正式開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

立秋氣候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笔钦f立秋過后,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jīng)鏊?,此時的風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熱風;接著,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chǎn)生;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泵耖g認為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若在下午以后,天氣就還要熱上一陣。

立秋養(yǎng)生

天文專家表示:立秋之后,早晚風涼,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值此時節(jié),公眾要注意保健防病,否則易患多種疾病,影響身體健康。

1、立秋撞上三伏天,養(yǎng)生謹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處在“三伏天”內(nèi),暑氣一時還很難消。養(yǎng)生專家提示:“秋后一伏熱死人”,此時節(jié),市民要密切注意天氣預報,一旦出現(xiàn)“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溫。此時晝夜溫差逐漸變大,也要預防感冒著涼。

2、立秋養(yǎng)生---收斂陽氣

立秋后,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yǎng)陽氣的準備。

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fā)生。

3、立秋養(yǎng)生---養(yǎng)肺護肝

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片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臟”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yǎng)陰、潤肺。

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發(fā)。肝開竅于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立秋與茶

立秋后處暑前采摘的茶葉叫立秋茶。

立秋之前茶樹的生長繁榮茂盛。立秋之后,茶樹的生長如同一輛急駛的車突然減速,并漸漸地轉(zhuǎn)向。這段時間悶熱的氣候有所收斂。茶樹的葉片增厚,內(nèi)在的密度加強,茶的香味略顯厚重。

立秋茶截取的是萬物趨于成熟的自然力量。

秋暑喝茶小貼士

立秋之后,季節(jié)交替,余熱未消,氣候干燥,人體津液未完全恢復平衡,人容易感到口干舌燥、疲乏無力,中醫(yī)上稱之為“秋燥”、“秋乏”,此時飲茶養(yǎng)生講究溫潤之道。

立秋最宜飲青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fā)酵茶。青茶湯色金黃,內(nèi)質(zhì)馥郁,其味爽口回甘。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溫熱適中,常飲能益肺,生津潤喉,有效清除體內(nèi)余熱,恢復津液,對金秋保健大有好處。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為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占、水仙、桃仁、毛蟹等。

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后片刻將茶壺里的茶水倒入茶杯里,品時有清心怡志之韻,齒頰茶香四溢。

秋老虎來襲,如何安枕無憂?

立秋的養(yǎng)生之道中有一條:早睡早起。以茶入枕,可安神助眠。趁著秋老虎來襲之際,不妨備幾只茶枕以度秋暑。

用茶制枕,古來有之

唐代著名醫(yī)學家孫思邈的《千金方》中記載:“以茶入枕,可明目清心,通經(jīng)絡,延年益壽?!?

古代詩人陸游就終生使用茶枕,80歲仍耳聰目明。

做茶枕要用什么茶葉?

做茶枕要茶樹上的老茶葉,老茶葉有濃濃的茶香,但用來泡茶,口感極不佳,所以茶農(nóng)一般會把其摘棄,正好廢物利用,需陰干使用,而不能放在陽光下暴曬,否則會使茶葉香氣散失,功效降低。

茶枕有什么保健功用?

茶枕以“涼頭熱腳”和“聞香療法”的中醫(y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xiàn)代工藝精制而成。枕芯茶葉散發(fā)出清新的香味,調(diào)節(jié)中樞神經(jīng),改善睡眠質(zhì)量;使茶葉中上千種有效成分,通過吸納和透皮作用充分被人體吸收,達到明目健腦、健康睡眠的效果。

茶枕適合什么人群?

茶葉枕頭適合新陳代謝旺盛,尤其頭出汗比較多的人使用。因為有的人睡覺的時候出汗多了容易把枕頭弄濕,這樣一些病原微生物、螨蟲、灰塵等落在枕頭上,會誘發(fā)支氣管哮喘癥或者感染皮膚病,特別是孩子用最合適。

明目清神,提高工作效率。學生使用可以保護視力、去眼疾、清腦安神、祛青春痘;成年人使用好處就更多了,如可以抗病毒、抗輻射、降血壓、養(yǎng)顏明目、清熱解毒以及用于改善亞健康狀態(tài)等。

來源:神州茶韻,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